首頁 主日學課程 演講&出版


作者簡介 分享園地

家庭時間

~張立明,原載於2006年基督教論壇報~

越來越多人以為,假日帶孩子去一些特別的遊憩地點如花蓮或香港迪士尼,是天經地義的事情。台灣的生育率逐年下降,除了買不起房子,高昂的學費,以及社會價值觀普遍對家庭重要性的忽視之外,還有就是不斷高漲的兒童休閒享樂權益,如認為孩子沒有去哪裏玩過就是一種損失,小孩互比名牌裝備等等,都讓薪資階級的家長,尤其是不只一個小孩的家庭頭痛。 但回想我們小時候有多少人到過遠方休閒旅遊?除了學校十分陽春的遠足之外,絕大部分是在家裏及附近玩。然而相形於今天兒童豐渥的物質享受與自由,當年相對寒酸刻苦環境成長的小孩似乎還快樂一些。根據美國家庭專家杜布森博士 (Dr. James Dobson) 的研究,孩子長大後對親情的主要回憶,都不是曾經去哪個著名的遊樂場或昂貴的休閒去處,反而是最普通的日常親子互動,如和爸爸在地板或沙發上打滾,或聽媽媽床邊講故事等,這些是不用錢的、最自然的、最快樂的回憶與歡笑。 今天因為工作需求使多數父母無法有足夠時間陪伴孩子成長,因此總覺得若有假日就應該特別安排到特殊景點去彌補一下,其實孩子若還小,陪伴他們講話,玩家家酒,到住家附近小公園玩躲貓貓,這些都更能滿足孩子對親密安全感的需要。孩子若稍大,可安排到有教育性的科學館,展覽會,或到附近學校跑步、打球、一同運動,可以一舉兩得,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。在近距離的互動中,也可清楚觀察到小孩的溝通與行為,好知道如何幫助他們更進步。 我期望我的三個小孩能學會儉樸的習慣,因此家裏的衣服大多是表兄姐用過的;我也希望他們學習互相分享,因此全部的玩具都只有一套,必須互相分享或輪流玩;在環保的概念中,我們時常拼湊許多用過的文具與物品來製造新玩具,我常對他們的創意感到驚訝,這其實也正是我們這一代小時候的玩具來源;古訓說得好:「由儉入奢易,由奢入儉難」,相信這些生活習慣對他們日後的學習與工作,都比無限制地提供物質享受,在他們還不會賺錢就先學習感官享樂更加有幫助。我家盡量每一兩週就有一次「抱抱時間」,只有大約十分鐘,這段時間不訓話,不指正,只互相抱抱,講些感謝及鼓勵的好話,來培養正面感情,並舒解平時因課業或行為所引起的緊張情緒與關係,這也是孩子們最高興的時間。 與配偶的約會時間更是家庭時間的重點,通常男人結婚後的問題是容易把全部精神放在事業或個人興趣上,我至今仍在學習不要忘記刻意將夫妻時間排入時間表,把該有的時間給配偶,不一定要很長,但是定期要有,注意配偶的需要,學習傾聽與同理,這些都是要不斷自我提醒的基本動作,學得好則效果很明顯。其實,若要給孩子什麼貴重的東西,相愛的父母與穩定的家庭不是比一切物質的富裕更加珍貴而重要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