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心情,是在期待中又充滿不確定感的抉擇,這是一個進行式,因為孩子每天會有新的狀況讓我們在討論,而身為教養子女的生手,我們也不敢太懈怠,每天隨著兒女的成長,不斷地摸索與學習教育的方法。 我們家所進行的並不是典型的「在家」教育,而是一種綜合式的「實驗」教育。我們申請通過以後,仍讓小孩繼續上大部份的課,並參加學校社團,但不同的是,將作業減到最少(當然這需要與老師充分溝通)以便回家有時間給他們信仰與生活的教育。 之所以這樣安排,有幾個因素。第一,是讓母親在送小孩上學後每天可以有段安靜充電的時間;其次,因為國內在家教育風氣未開,絕大部份親友對此都抱持存疑的態度,因此也容易用放大鏡來看這樣教育的成果,形成很大的壓力。若小孩仍上學,可減少許多因不了解而衍生的質疑與焦慮。第三,因為學校仍然有很多師資、設施、與活動是單一家庭無法比擬的,比方說各種運動器材、多樣性的美勞教材與社團活動等,都是很好的資源可供利用,我們自己也在與學校的接洽討論中有許多新的學習。 所以,實驗教育對我最大的啟發是,把教育小孩當成是自己的責任,學校的資源只是我們運用來達成教育重任的工具之一,正如圖書館、博物館與教科書一般。三個小孩的特質都不一樣,所以理想狀況也應該有三套完全不同的、量身訂作的教育方式。 實驗教育的優點就是讓父母花心思在個別孩子的需要上,並在生活中抓住機會,使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與興趣﹔並於日常生活中及時加強或修正他們的行為,以避免學校齊頭、競爭、功利式(為得好成績)學習的缺陷。 我的孩子仍上學,因此也容易吸收到一些我們想避免的副作用(如:同學講髒話或不良行為),所以我們最大的課題就是「消毒」,除了教他們怎麼做才對,也要讓他們了解為什麼。其實學習到壞東西的地方豈只限於學校?我們的社會就是一個大染缸,雖然我家不買電視,但是孩子在報紙廣告、飲食店的電視中仍然會吸收大量的「小孩不宜」的資訊,所以最好的方法,就是將上帝的話教導他們(八歲長女已每天讀一、二章的聖經),隨時教他們分辨是非,培養對主流思想(如流行的玩具或是大部份同學都做的事)批判的能力。 教育孩子最大的挑戰是自己,因為我們也是不完全的人,有時會對孩子老改不過來的行為失去耐性,我們的愛心有限、知識不足,本身是否在孩子面前有好榜樣,常需謹慎的自我提醒與不停地追求進步。若我們自己對信仰不認真,如何教導他們敬畏上帝呢?若我們都在追求物質的享受,如何教他們簡樸的心志和能力呢?這是給孩子的全人教育,同時也是給自己每一天的挑戰與勉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