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主日學課程 演講&出版


作者簡介 分享園地

為何稽查?

~張立明,原載於2006年基督教論壇報~

六年前進入外商公司後,發現了一種與醫院不太一樣的制度,叫做稽查 (audit)。凡是我們所作的事與紀錄,都要接受公司內部的稽查,而且稽查的組織系統與行政單位的管理系統完全分隔以求公正。隨著工作日久,我又發現其他各部門也都有不定期的稽查,因此接受稽查幾可說是家常便飯。 稽查執行時是無情的、客觀的、也依照公司標準作業流程 (SOP) 和當地法規執行,由於醫藥法規多如牛毛,凡被點到要稽查者,不論資歷深淺,都難免心中壓力,而謹慎行事應答稽查人員的問題。然而為什麼公司要安排麻煩的稽查?為何在經費緊縮的競爭環境下要繼續編列執行稽查的經費預算?這背後是有其人性哲學的。 中國早在先秦典籍中對人性就有兩種看法,一曰性善,一曰性惡。三字經的頭兩句「人之初,性本善」就道出儒家對人性向善的看法,而孟子更看出人人都有惻隱、羞惡、辭讓、是非的四端,故孟子曰:「無惻隱之心,非人也;無羞惡之心,非人也;無辭讓之心,非人也;無是非之心,非人也」。相對地荀子則主張性惡,主要是著眼於人性的黑暗面,他說:「今人之性,生而有好利焉,順是,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。生而有疾惡焉,順是,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。…用此觀之,然則人之性惡明矣!」 若相信「性善」,則稽查是不必要的,因為人人自然會努力遵循SOP,只要教育正確觀念,讀書受訓即可,不需細察員工的行為,受尊敬的主管也不會有違法的事,這是主導了中國數千年的傳統內聖外王的觀念。然而經驗卻告訴我們,學歷和職位高低與品德無關。在性善觀念中,稽查(尤其是財務稽查)表示你不信任我,是一種冒犯的行為。 反之若相信「性惡」,則稽查不但是必須的,而且更不需要尊重與鼓勵員工,因為人人都是為私利鬥爭與逃避刑罰才遵守規矩,天下烏鴉一般黑,不論是老闆任何新政策必是為壓榨員工,而員工任何意見也都是為了爭功諉過以盜取公司的資源,因此軍事化的管理、威脅利誘、加上經常嚴密稽查才是最好的管理方式。 但人性其實是相當複雜的,對人性不了解就很難修身、齊家、治國,也不可能有好的管理。聖經對人性的看法,簡單說就是「墮落的善性」。聖經將人性分成幾個階段:在上帝剛剛創造亞當時他擁有上帝尊貴的形像,有向善的天性,但也有很大的自由,包括犯罪的自由。不幸後來亞當選擇犯罪就墮落了,此後他的後代所有人類都無法擺脫罪性,在有機會時任何人都有行惡的可能,因此基督教不相信有聖人,人人都需要被上帝赦免與拯救。因此基督教文明產生了民主政治中權力制衡的設計,以免皇帝的罪性使他濫權;也產生了獨立審查制度以迴避主事者的利益糾葛;這同時也是外商公司與歐美政府的監察系統制度的由來。這表示沒有聖人,所有的人包括總裁與總統都需要由其他人或制度來監察,以維持政治與公司管理的誠實清明與高水準。顯而易見的,所有的強國與傑出屹立於全球市場的好公司都有這樣的哲學思維。 但是因為人類仍然擁有上帝尊貴的形象,因此不論貧富都當受尊重。身為亞當的後代,我們雖常有向善的動機,卻也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,因此常需要上帝給予新生命的能力,人彼此更需要鼓勵與肯定。這樣的信任與鼓勵,給員工相當大的發揮空間來達成目標,是基於相信人人都仍有向善的心,也避免了法家對人性美善與創意的戕害,以維持員工的蓬勃士氣與創意。但是如中庸所述「君子慎其獨」,一個優秀團隊要繼續維持高水準表現,其對防弊的設計仍是必須的,因為沒有聖人,所以稽查是必須的,稽查發現有缺失也是正常合理的,不需要將之視為對個人的批評或不信任,反而當用「止於至善」的心情不斷努力,使它成為人生當中鍛鍊自我生命與品格的學習過程。